涞水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4年1月23日在涞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涞水县发展和改革局 张丽莉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涞水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2023年,面对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和国内风险因素的冲击叠加,全县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按照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县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要求,高效统筹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县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恢复向好。 全年17项计划指标中,12项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要求,5项距计划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3%,低于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一产产值大幅下降,农业、林业、畜牧业均有不同程度负增长;二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走低,减停产面居高不下;三是受大环境影响,房地产业整体增长放缓,对地区生产总值拉动有限;加之“23.7”特大洪涝灾害影响,各行业受挫严重;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数;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亿元,主要是规上工业企业减停产面居高不下,新增入统企业拉动不足,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冀东水泥产值下降; 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5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计划目标3.1个百分点;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与计划目标持平; 7.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0.9件,完成计划目标; 8.进出口总值预计完成1332.5万元,同比增长40%,高于计划目标35个百分点; 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3万美元,同比增长66.2%,高于计划目标61.2个百分点; 10.开发区营业收入预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计划目标10个百分点;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63万元,同比增长4%,低于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7万元,同比增长4.9%,低于计划目标2.1个百分点,主要受“23.7”特大洪涝灾害影响,居民收入不同程度减少; 12.城镇新增就业2435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13.粮食总产量10.08万吨,低于计划目标近3万吨,2023 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生产任务35.4万亩、总产达到12.4032万吨,由于受“23.7”特大洪涝灾害影响,全县12.05万亩秋粮遭受不同程度毁坏,影响秋粮产量; 14.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完成市定任务; 15.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任务; 16.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4%,完成市定任务; 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8.5%,未完成市定任务,主要影响因素:一是重点区域管控不到位;二是省控站点周边扬尘问题多发,污染突出;三是企业监管力度不够,污染物排放仍有减排空间。 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印发《关于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与房山区、涿州市联合签署《房涞涿协同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就产业协作、文旅融合、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房山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共建京冀协同发展(房涞)合作示范园区。挂牌成立房涞高精尖产业园,打造京冀两地园区合作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地,累计承接二三级及以下公司6家。累计与京津合作对接谋划项目38个,总投资610.12亿元,对接央企45次,与中能建、中电科、航天科工、中冶天工进行深入洽谈。持续深化交通、环保、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等领域的点对点对接,张涿高速新增西太路互通顺利通车,开通直达野三坡景区的旅游专线和高速直达的快专115路,建立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森林防灭火联防、河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环京协同养老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配强组织机构,成立涞水县经济发展运行帮扶领导小组,调整完善涞水县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各乡镇全部设立项目建设办公室,成立涞水县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统筹全县项目建设、投资促进、招商引资等工作。2023年实施的23个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举办集中开工活动4次、集中竣工活动1次。出台项目建设并联审批、会商推进、征地拆迁协同、施工环境保障、常态督导等联动推进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一对一”包联帮扶,坚持督导调度、强化要素保障。电科院、北京公交、花之都、贸易港等14个重点项目完成土地供应,投资19.7亿元的涞水县智造园区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并加快推进,中国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科研核心区投入使用,首衡国际花卉产业园全面开工,与航天科工二院、三院的合作持续深化。深入实施“双千工程”,25个市定任务完成29个,任务完成率116%。开展招商活动121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0余次,招商引资项目94个。其中,投资120亿元的中能装备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新增产能投资、新能源开发、矿山开发利用,投资10.2亿元的北京公交集团车辆智能升级服务中心和整车生产等56个项目成功签约。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明确“1+4+6”现代产业体系和“2+1”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制定《涞水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成立涞水县传统产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创建“麻核桃之都”,涞水麻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涞水县铜锅协会团体标准《铜火锅》和涞水县古典艺术家具协会团体标准《涞水京作古典家具》成功通过专家审定,填补了河北省铜火锅行业和古典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空白。依托中国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和谷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培育空天信息及互联网应用产业集群,打造数字涞水;依托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引进4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以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第三研究院现有产业基地为基础,争取更多民品项目落地;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涞水首衡国际花卉产业园、年加工2万吨农产品项目、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鳜鱼等一批重点项目;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为抓手,加快推进中能装备中国能建投资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的风电、光电项目;大力推进矿山资源整合,强化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力推动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扩大内需持续发力。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2023年实施的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5亿元,投资完成率188.7%。4次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项目29个,总投资38.5亿元。今年以来,审批政府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61.61亿元;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5个,申请资金0.66亿元;申报专债项目9个,总投资12.68亿元,专债资金需求5.2亿元;谋划储备2024年提前批专债项目15个,总投资23.15亿元,专债资金需求9.31亿元。消费的基础作用持续增强。开展“提靓车”汽车促销、“去嗨购”商超百货促销、家电以旧换新等各类消费活动,举办以“电商年货喜迎春、精准帮扶暖人心”为主题的第六届电商年货节,参加杭州电商新渠道博览会暨集脉电商节。培训电商3600余人,网上零售额达到18.99亿元,同比增长22.7%,快递收件业务量增速连续在全市排名前2位。发放文化惠民卡券4万余张,景区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9.1亿元。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印发《涞水县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联动机制》《涞水县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涞水县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政策措施》《涞水县“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出台《涞水县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精准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854名帮扶责任人包联931家企业,举办企业家“恳谈会”“下午茶”“企业家沙龙”,压茬推进“治顽疾、强法纪、树正气”综合整治行动。出台《涞水县2023年县域科技创新跃升攻坚行动方案》,印发《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的工作方案》,召开县域科技创新跃升攻坚行动大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64家,创建省级创新平台2家。高标准新建便民服务中心,总面积达8815平方米,便民服务窗口达97个,新增政务服务事项265项,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创新推出“灾后重建贷”,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达成意向签约24.09亿元,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6970.8万元。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机制,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成立涞水县涞开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平台公司作用,参与开发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遒鑫、丰瑞、国林3个国有平台公司,完善县属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全面梳理县域内国有存量资金资产,加大盘活力度,提升融资能力。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县城品质不断提升,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县城西部新区、北部新区建设稳步实施。圆满完成保定市上半年重点项目和城市新颜值项目观摩拉练迎检任务,取得“进步最快”第5名的好成绩。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完成府前街和涞阳路街道面貌提升,遒城街西延新建道路工程、城东城西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中水回用项目开工建设,城隍庙公园地下停车场主体完工。完成国道G112涞水县绕城工程交工验收,开通北京西站一站直达野三坡景区班次。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建1.1万平方米,全面整治市容环境秩序,顺利通过省级洁净城市评估验收。推进数字化指挥中心建设,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实施阶段。推进太行山生态综合治理,实现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营林5万亩。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坚持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顺利通过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验收,统筹整合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1亿元,安排项目23个。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4万亩,粮食总产量超10万吨,加快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河北省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申报,创建和美乡村12个,打造保定小院153套,义安镇南高洛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美丽庭院4000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改问题厕所99座,提升户厕205座、公厕8座,新建粪污处理站1座,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湖警长”工作制度,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49万立方米,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深化散煤污染治理,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完善“1+N”政策体系。 灾后重建有序开展。7月31日,我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域受灾,山区五乡镇及娄村镇、一渡镇灾情尤为严重,交通、电网、信号中断,村庄失联,野三坡景区更是遭受毁灭性损毁。全县人民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市委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不畏艰险、团结奋战,夺取了抗洪抢险救灾斗争的决定性胜利。灾情稳定后,迅速转段、压茬推进,打响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及时成立洪涝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涞水县2023年洪涝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组建方案》《涞水县2023年洪涝灾后重建重点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先后召开6次领导小组会议、9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始终把房屋受损群众住有所居、温暖过冬作为首要任务,C级危房修缮已全部完工,D级唯一住房重建加快推进,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任务,对水毁耕地分类处置。加快恢复水电路气讯暖功能,积极谋划交通、水利、供电、供气、供热等项目,申报灾后重建项目44个,总投资59.58亿元;谋划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16.65亿元。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受灾乡村面貌全面恢复提升。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医复学,受损的工业企业和批零住餐网点全部恢复,受灾群众诊疗服务全面保障,受灾学生全部实现高标准开学,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洪灾的影响,全县上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整体恢复较慢,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足,洪涝灾害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和旅游业的影响仍将持续。二是转型升级力度不够。传统产业升级缓慢,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数字经济应用不足,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差,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一定困难。三是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市场意识、创新精神、开放思维不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意识有待加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创优、事争一流,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加速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奋力开创涞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2024年主要指标的设置上充分衔接“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目标,参照省市指标安排,制定我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共设置17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2项、约束性指标5项。 (一)预期性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左右;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7.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1件; 8.进出口总值增长5%以上; 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左右; 10.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15%左右;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1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市定任务。 (二)约束性指标: 13.粮食总产量13万吨以上; 14.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51.9立方米; 15.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任务; 16.PM2.5平均浓度完成市定任务; 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市定任务。 四、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确保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持续抓好灾后重建,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河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折不扣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确保入心入脑、付诸实践。 切实保障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最高标准。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和住房安全,加强清洁煤、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保供,加快D级唯一住房重建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重建任务,做到住有所居、安全过冬。加大水毁耕地恢复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同时化灾为机,通过党组织流转的方式既保障群众收入,又为将来产业发展留足空间。着眼防止因灾返贫,坚持监测户应纳尽纳,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和就业增收政策,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实施路桥、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建,在先期谋划推进总投资59.58亿元的44个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争取力度。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紧紧抓住党中央、省委、市委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机遇,按照“1+3”灾后恢复重建时序,利用好增发的万亿国债、专项债和各类专项资金,建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高标准编制重建规划体系和工程设计方案,充分考虑防灾减灾、防汛防洪等因素,对道路、交通、水利等灾后重建项目规划和设计进行“回头看”,做好应对超量洪水的准备,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加强重建过程中的执法监管,坚决杜绝私挖盗采、私搭乱建,确保重建工作依法依规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健全完善应急指挥调度体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做到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深入推进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坚持对接北京方向不动摇,在积极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承载能力,加速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升县域发展水平。 做优承接平台。严格按照时序进度加快推进智造园区和市政公用设施项目,不断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项目落地的平台。着力打造新“九通一平”,补齐短板,确保南区智造园区、雨水出区项目完工,南区市政路网、新城市政路网及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低效资产盘活,盘活土地300亩以上、厂房8万平方米以上。不断深化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进“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先建后验”改革,严格落实行政审批服务“区内事区内办”。建立定期会商、协调联动、靠前服务等工作机制,深化园区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伙伴银行”工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用实用好“三师助企”服务,为企业提供常态化政策咨询、财务支持、法治体检等服务。 做强项目支撑。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加快实施2024年谋划的23个省市重点项目、15个提前批专债项目、12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持续深化与航天科工集团、中电科、中能建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对接,加快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公交集团公交智造产业园、首衡国际花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力做好争取资源要素保障,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地块土地收储力度,积极向上争跑指标,保障大项目、好项目用地需求。不断加大项目服务力度,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联动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加快推动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新能源关键设备投资项目、北京公交车辆智能升级服务中心项目、北京航星探测检测装备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发挥好跟踪问效作用,建立健全问题解决的督办、通报机制,切实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做好招商引资。立足我县“1+4+6”产业发展定位,瞄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1”产业体系,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集中精力开展招商工作,依托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谋划包装符合产业方向的项目。锁定招商重点区域,面向北京开展招商活动,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房山园深度合作,共建京冀协同发展(房涞)合作示范园区,打造京冀两地合作样板。大力实施“双千工程”,积极融入中高端产业链“朋友圈”,开展“点对点”“敲门式”招商,年内组织招商活动120次以上,力争招引产业项目25个。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围绕空天信息空天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文旅康养等方面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精准度和落地率。在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地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创新业务板块,持续跟进电科院、航天科工,积极对接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科研院校,招引创新业务板块落户。 (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支撑 瞄定“1+4+6”产业体系和“2+1”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传统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红木家具、文玩核桃、铜火锅、珐琅制品等传统产业发展涞水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农特产品批发市场。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推动传统企业提质扩规增效。助力红木家具产业数字化、规模化发展,构筑红木家具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麻核桃种植、采摘、清洗、美容、雕刻及电商销售、网络直播、物流快递等产业配套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文玩核桃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延伸以铜火锅为基础的铜器产业链,发展铜艺摆件饰品、铜餐具、铜茶器等仿古铜器,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培育扶持珐琅制品龙头企业,在技艺传承、产品设计和艺术创新方面发挥领军作用,扩大涞水珐琅制品的影响力。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提升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力设备等一批产业集群。延伸空天信息及互联网应用产业链,加快中电科电磁楼项目前期工作,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的产业链集群。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引进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快建设北京公交集团涞水公司集中办公区、能源站及配套工程项目,推动签约企业加快进驻。聚焦航天装备项目集约化发展,谋划建设航天产业园,深化与239厂合作,打造国防科技工业“微中心”。发展都市农业产业,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树,带动设施蔬菜、食用菌、优质林果等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强化新能源产业政策引领,深化与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合作,布局“双碳”产业,积极引导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矿山资源整合,扶持绿色建材企业发展,强化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建材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丰富优势,深入拓展“旅游+”模式,加快“一核、两带、三大片区”大旅游建设,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借势灾后重建,统筹推进景区恢复与旅投公司重整,以“1+1+1+N”景区重建规划为引领,在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优化旅游环境上下功夫,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促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培育高端医疗和大健康产业集群,塑造涞水康养文旅品牌,打造服务京雄保康养旅游基地。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和其他领域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谋划建设现代物流园。以金融服务业态集聚为抓手,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会展节庆、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通经济循环各环节堵点,着力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把促进消费市场恢复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精准帮扶因疫情和洪灾受到较大冲击的旅游住宿餐饮企业走出困境,引导限额以上家电、加油站、商超、汽车、家居等零售企业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活跃市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电商物流体系,持续打造“京涞派”电商金字招牌,健全“政府+电商平台+主播+农产品公司+农户”模式,完善乡村物流体系,规范发展直播带货活动,加大消费帮扶力度,谋划建设快递园区。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加消费意愿,优化消费环境。 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房地产、灾后重建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有效投资项目。加强对谋划的23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优先保障项目用地、用能、用水和环境容量指标,确保完成16.67亿元的计划投资。利用好中央各类专项资金、专项债券、一般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重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项目建设。紧盯总投资59.58亿元的44个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16.65亿元的12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加快项目推进。积极拓展投资空间,鼓励和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用足用好各类金融政策工具,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先立后破,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破障碍、激活力、促发展。 持续深化改革。严格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一照多址”改革,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精准化管理,实现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更大程度上实现简流程、减要件、缩时限、优服务。完善效能评估机制,加强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严格落实考核管理,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效率,增强市场化融资功能。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举措。大力争取改革试点先试先行,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省、市级改革试点在我县落地实施。 优化营商环境。对接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和用好政府专项债,发挥城投公司、遒瑞公司、路行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用足用好土地政策,优先保障产业布局调整和重大项目规划用地需求。不断扩大“拿地即开工”“告知承诺制”应用范围。完善燃气、供热、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深化“万人助万企”行动,强化包联服务,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准解决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持续开展“治顽疾、强法纪、树正气”综合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和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发挥便民服务大厅作用,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 坚持创新驱动。积极落实县域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聚焦“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创新管理”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依托服务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条件建设、提高创新产出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抓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及认定,依托大数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画像,2024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00家以上。积极对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建立沟通对接机制,探索已有科技创新成果落户涞水具体路径。指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服务水平。鼓励企业持续加强研发,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通过税收减免降低研发投入成本,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创新,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继续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人才+项目+平台”合作模式,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模式,落实好“人才10条”。 扩大对外开放。始终坚持开放共赢的理念,进一步打开大门谋发展。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双千工程”,立足产业基础、发展需求,依托经济开发区,围绕重要产业链开展招商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外贸稳外资决策部署,不断扩大外资外贸主体。探索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全流程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培育跨境电商示范主体和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借势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强高质量发展载体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城乡发展方式,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网络化、集约型、开放式的城乡空间格局。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设计有效衔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建设宜居智慧韧性县城。加快县城西部新区、北部新区建设,全力推进总投资62.7亿元的39个城建项目,完成遒城街西延工程建设,实施向阳路与拱辰街连接线、泰安路、祖逖路北延等路网工程,持续推进城区西部地下停车场、城东城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及中水管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实施拱辰街地下停车场项目,新增停车泊位1732个。谋划向阳路和冲之大街改造等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加强交通路网谋划,积极对接北京,谋划涞宝高速和108高速连接张涿高速,推动白草畔景区北边桥至北京门头沟区公涧铺村道路连通,加快完成最新的涞水县交通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持续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不断提升县城品质。积极探索和推进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精细化、全覆盖、无缝隙”要求,加大县城环境秩序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计划对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进度,解决片区改造和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加快实施聚秀公园升级改造、滨河公园周边修缮工程,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及街头绿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向“末梢”延伸。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及餐厨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包含城市大脑、智慧城管在内的数字涞水建设项目,打造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城市从经验式管理转向动态化科学管理、精准管理、智能管理。统筹推进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森林城市创建,持续巩固省级洁净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县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认真履行防返贫常态化动态监测和持续跟踪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现象发生,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新建高标准农田0.4万亩、改造提升2.48万亩。抓好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依托龙云岭、金谷粮油、河北中农等重点龙头企业和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开展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抓好智慧农业建设,深化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着力培育中葚康、黑山猪、白萝卜、立龙小麦等一批有机绿色农产品,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家,新增涞水白萝卜地标1个,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保定小院”建设,继续发挥“涞水麻核桃”产业优势,推行“产业+市场+农户”三链合一模式,形成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野三坡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省级和美乡村10个,形成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借势保定小院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民宿等新业态,促进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养老养生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引导,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高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高质量发展屏障 牢固树立、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全面开展“每微必争”治气攻坚,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统筹抓好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防控,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成果,深化散煤治理。围绕白洋淀上游及入京水质稳定达标,全力推进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迁建工作,持续开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非法入河排污口动态清零,确保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Ⅲ类水体比率稳定在100%。加快实施17个水利灾后重建和防灾能力提升项目,推进高水平供水保障体系、高品质河湖生态体系、高效率水利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农用地及建设用地风险排查工作,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实施农村问题厕所改造提升,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隐患排查,切实做到动态随清。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持续跟进金隅冀东水泥飞灰处置中心项目建设。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具体行动方案,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制定一系列专项政策。严格落实“双碳”要求,降低企业能耗,严控“两高”项目建设,着力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深入挖掘光伏、风能、抽水蓄能、氢能、绿色建材、电力设备等产业潜力,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谋划建设中广核赵各庄抽水蓄能电站、华能涞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 切实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继续实施太行山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高标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5.5万亩。加快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实施进度,加强城乡增绿工程建设,实施村镇绿化,大力营造环村林。推动矿山综合治理,加大矿山整合重组实施力度,有序推进非金属露天矿山“横切”式开采,合理安排部署“十四五”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加大河流治理力度,着力整治“四乱”,确保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河道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高质量推进南拒马河治理、中小型水库修复等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工程。 (八)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力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 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城乡均等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243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620人以上,重点抓好高效毕业生、新增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组建第二小学、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第五中学(二期)建设及职教中心改扩建项目,实施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持续开展“1530”工程,深化与北京八中、河北大学对接合作,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实施体育公园示范工程,谋划开展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第五届冰雪运动、野三坡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各类全民赛事活动。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深化县域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完善保障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增强群众参保意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开展医保基金监管,推进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扩面提质。加强人才引进,深化人才培养,注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涞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环京养老项目建设,吸引北京养老项目向我县延伸布局。推进“养老微院”建设,积极探索创建农村养老和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养生养老涞水更好”品牌。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提升临时救助能力,落实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大力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强化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 守住安全底线。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坚守安全稳定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煤电油气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应,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加快县级粮食储备库建设,统筹做好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聚焦交通、燃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序化解金融、政府债务、农民工工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加快解决遗留问题。持续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和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突出进京访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进京访发生。推动网络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网络乱象整治,把握舆情动态,净化网络环境。坚决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防恶性刑事案件和重特大刑事犯罪。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决做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决当好首都“护城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涞水、法治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