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年1月12日在涞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涞水县发展和改革局 张丽莉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涞水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全年19项计划指标中,预期性指标13项,约束性指标6项。其中: 1.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主要受疫情和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增长乏力,旅游业恢复较慢,消费拉动不足;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8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订单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规上工业企业减停产现象持续存在,增长支撑不足; 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计划目标;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3%; 6.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00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计划目标65个百分点; 7.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低于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主要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和旅游业恢复较慢; 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9.外贸进出口总值预计完成800万元; 1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4万美元; 11.森林覆盖率39.33%;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6万元,同比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万元,同比增长12%,均高于计划目标; 13.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6.4%。 6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市核目标。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要直面风险挑战。 (一)发展背景。从国际形势看,外部环境风高浪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供需矛盾突出,通胀压力增大,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外需持续走弱,预期明显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7%,经合组织(OECD)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2%,世界银行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更低,仅为1.9%,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对我国经济影响加重。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经济发展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持续显现,“十四五”规划系列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较大空间。从省市部署看,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8个河北场景,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7+5+N”保定场景,明确了我们2023年的工作思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指明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 (二)发展基础。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聚焦“11458”总体思路和“一城两区一振兴”工作布局,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布局,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是惠企政策精准助力。出台“1+18”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18条接续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细化45项具体政策内容制作明白卡,发放二维码宣传彩页1000余份。新增减税降费6700万元,办理留抵退税6078万元,阶段性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1382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395万元,建成全市首所智慧办税服务厅。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2次,达成意向签约5.7亿元;开展“百行联千企”活动,10家银行机构包联205家企业,累计放款6.2亿元;制定《涞水县涉农企业贷款贴息办法》,发放支农再贷款1.8亿元,支小再贷款3.5亿元。举办“消费嘉年华”活动3期,使用政府电子消费券1.8万张,带动销售收入1188万元;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实现网络零售额15.5亿元。为672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59.7万元。各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产业结构加速构建。初步形成“1+4+6”产业发展体系,“1”即旅游特色主导产业,“4”即红木家具、铜火锅、珐琅制品、文玩核桃四个传统产业,“6”即信息数据、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空天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建材、都市农业六个新兴产业。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完成4个市级现代化农业园区和1个市级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22家,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9个,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旅投公司重整进入关键阶段,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创造社会效益约20亿元,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9亿元。 三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制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六项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专班推进、领导包联,实行清单化管理。组织集中开工4次,新开工项目55个,总投资77.8亿元。2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解决中国电科电子科技园、北京公交等11个项目土地供应,国道G112绕城工程竣工通车。发行专项债券4.2亿元,一般债券1.16亿元,安排用于14个项目。累计走访对接央企、京企等50余次,谋划项目32个,总投资492.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2.3亿元。中航星网公司3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实现立项备案,投资2.42亿元的张涿高速西太路互通工程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县级领导带队“走出去”招商80余次,签约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198.8亿元。 四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总投资19.7亿元的智造园区及市政公用设施PPP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开发区南区市政路网、雨水出区等项目建设。制定《涞水县2022年县域科技创新跃升攻坚行动方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认定和复审科技型中小企业209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完成各类创新平台申报9个,创建“博士农场”1家,建成农业创新驿站2家。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市县854名领导干部包联946家企业,组织企业家“早餐会”活动6次,开展入企解难题行动。持续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直接取消审批事项8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35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行“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拓展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创新“一链办”项目全周期服务。 (三)存在问题。从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疫情的影响,全县上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全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部分指标增长不及预期。二是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订单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规上工业企业减停产现象依然存在,稳就业稳物价仍是重中之重。三是投资消费拉动不足。受疫情持续影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旅游和餐饮市场恢复缓慢,进出口持续下降,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 2023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11458”总体思路和“一城两区一振兴”发展布局,着力打造“7+5+4”系列中国式现代化涞水场景,加速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涞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涞水篇章。 在充分衔接“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目标,参照省市指标安排,制定我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共设置17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2项,约束性指标5项。 (一)预期性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左右;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7.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0.9件; 8.进出口总值增长5%左右; 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10.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 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1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市定任务。 (二)约束性指标: 13.粮食总产量13万吨以上; 14.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53.9立方米; 15.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任务; 16.PM2.5平均浓度完成市定任务; 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市定任务。 四、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助推高质量发展 全力以赴促协同、抓项目、扩投资、强招商,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功能区和生态涵养支撑区的功能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加速打造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围绕六大新兴产业,突出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全面深入对接北京。重点加强与北京科研院所、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作,支持中电科涞水电子科技园项目加快建设,推进航天集团军民融合项目落地,深化与北京八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学院的对接合作,深入挖掘“银发经济”潜力,谋划建设康养服务重点项目。全力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积极承接外溢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有机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全力保障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倍增计划”,谋划2023年省市重点项目26个,年度计划投资24亿元。谋划提前批专项债项目10个,资金需求7.54亿元。围绕“7+5+4”中国式现代化涞水场景,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现代化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民生补短板等领域项目55个。力争中航星网门窗加工厂房、金谷粮油食品加工等项目竣工,确保新加坡南洋商用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首衡国际花卉产业园花之都、贸易港、龙云岭农副产品建设项目年内部分投产达效,加快涞水北斗时空产业园、中广核和华能抽水蓄能等项目推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范围、突出招商重点,以“7+18+N”产业发展方向为引领,精准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围绕“补链强链”,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推动民品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以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加大与谷川联行合作力度,完善我县招商引资“四图”,借助战略发展顾问人脉优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实施冀商回归行动计划,积极参加投洽会、进博会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筹备各类招商活动,策划在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组织专题招商活动,持续强化招商攻势。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搭建高层次平台 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加快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高层次平台助力高水平发展。加快开发区能级提升。不断提高开发区承接能力,加快实施智造园区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PPP项目,深化园区管理机制改革,引导平台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将园区作为我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战略支点。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开发区南区雨水出区、市政路网、电力线路迁改项目建设,提升“九通一平”建设水平,持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社会信用监管,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加快建设“信用涞水”。用足用好土地政策,优先保障产业布局调整和重大项目规划用地需求。大力推进“亩均论英雄”,引导企业集约节约用地。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先建后验”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完善燃气、供热、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推进县域科技创新。积极落实县域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聚焦“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创新管理”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依托服务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及认定工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6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00家以上,精准培育金谷粮油、古艺坊等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以上,指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发明专利拥有量。 (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高能级产业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稳增长扩内需,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促进消费市场恢复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提振消费信心。精准帮扶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的住宿餐饮企业走出困境,引导限额以上家电、商超、加油站等企业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活跃市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进一步整合麻核桃、铜火锅等线上电商企业销售资源,促进各类新型消费发展。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用足用好各类金融政策工具,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能和环境容量指标。借力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开展对接,将白沟试点的奖补政策准确全面宣传到位,动员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备案登记,积极培育出口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完善“1+4+6”产业发展体系,加快信息数据、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空天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建材、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红木家具、铜火锅、珐琅制品、文玩核桃等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加强对平台经济相关政策的学习研究,规范市场准入,加强行业监管,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旅游、康养、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特色小镇、健康养老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商贸物流服务产业。 (四)聚焦城市精细管理,加快高标准建设 加快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全力推进“城市新颜值”建设,以高标准建设支撑高品质生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设计有效衔接,推动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推进县城西部、北部新区建设,打通遒城街西延,切实提升城市能级。统筹推进总投资43亿元的34个城建项目,加快推进西部地下停车场、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等项目建设,完成城隍庙公园地下停车场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推进专项绿色验收和绿色标识认定工作,持续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加大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大力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展违法建设问题专项整治。充分利用城市边角、闲置地进行改造绿化,新建口袋公园5个。实施天园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谋划打造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推进城市从经验式管理转向动态化科学管理、精准管理、智能管理。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及餐厨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城中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的垃圾分类规范化建设实现100%全覆盖。完成保定市第一批执法队伍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疏解转移,加强道路衔接,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建设以北京、雄安为中心城市的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聚焦红木家具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红木家具、麻核桃、铜制品、玻璃器皿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培育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完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设施建设。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完成王义路、高明路、海开路提升改造工程,谋划建设“四好农村路”40公里。加快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五)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高颜值环境 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保卫战。精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依托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积极发挥人防、技防、物防支撑作用,利用现代科技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统筹各类大气污染源管控。围绕空气质量任务目标,深入打好高值消除、臭氧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切实改善我县空气质量。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高标准编制河道岸线保护与治理规划,实施江水置换二期、城镇地表水厂二期工程,谋划南拒马河生态调蓄补水工程。谋划实施白洋淀上游治理项目,确保大沙地断面稳定达标。积极推进涞水县地表水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迁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不断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开展农用地及建设用地风险排查工作,确保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统筹做好与农村厕所改造衔接,促进尾水就地就近就农使用,确保治理设施全部有效运行。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依托风华环保推进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科学落实“双碳”要求,严控“两高”项目,积极谋划抽水蓄能、光伏发电、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加强与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对接,加快中广核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鼓励各工业企业使用新型低能耗产品,优化生产模式,降低工业用煤。在气代煤、电代煤改造范围以外的区域积极探索、推广取暖替代方法,合理降低居民用煤量,确保全县用煤量有效降低。持续开展生态治理修复。谋划推进太行山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造林绿化3.5万亩,全力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持续巩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果,加大矿山整合重组实施工作力度,合理安排“十四五”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严控地下水开采,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负责制,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工作机制,提升河湖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 (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高水平融合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11225”工作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突出抓好食用菌、设施蔬菜、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持续推动3个千亩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6个。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底线,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3万亩,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重点打造金谷粮油、龙云岭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加快鳜鱼养殖、生猪屠宰等项目建设,促进预制菜、中央厨房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绿色、有机、地标性农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白萝卜地标品牌。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乡村12个。有序开展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等工作,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源头和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力度,实现水体有效治理和管护,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实现动态清零。谋划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巩固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动态监测,持续跟踪收入水平变化。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所有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谋划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统筹考虑各类专项资金政策要求,安排适当比例用于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劳动力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就地就近就业。 (七)培育精品旅游业态,强化高效能管理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握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机遇,率先融入乐享保定总体部署,丰富“野三坡”品牌内涵。拓展精品旅游新业态。做强休闲游,大力发展户外山地运动及营地产业,打造“野三坡国际露营基地”;整合民宿资源,改造提升“黄帝部落野奢民宿项目”,培育精品民宿联盟。打造全时游,实施“夜色中国野三坡”项目,谋划鱼谷洞夜游和百里峡不夜城,盘活“火秀”“印象野三坡”剧场;开发冬游新项目,打造以滑冰、儿童戏雪等为主题的“华北第一雪村”,构建“村中火锅一条街”。发展乡村游,加快完成百里峡艺术小镇提升改造项目,重点培育100家民宿,树立涞水民宿品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京雄保1号旅游风景道”,提升景区接待能力。以革命老区根据地、山南红色文化等红色资源为核心,发展红色旅游。建设长城文化公园,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教育、文化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及活态博物馆。加快推进鸡蛋坨五勇士红色旅游、尼轩水上乐园项目,建成鸡蛋坨五勇士红色旅游博物馆。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博物馆之城”“书院之城”建设,谋划打造博物馆3座、书院3座,打造高洛和“三台”文化产业赋能提升示范区。支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过大年等活动,申报确立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皇甫寺塔、张家洼遗址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单位、下基层等系列活动。提升景区服务管理水平。深化与保定文发集团的合作,加快推进旅投公司司法重整。充分发挥野三坡景区发展管理联席会议作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保持综合整治高压态势。规范景区内企业经营行为,签署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公约,建立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红黑榜”制度,提升野三坡景区整体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打造良好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创造高品质生活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落实省定民生工程,实施一批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落实好再就业各项政策,实现新增就业243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620人以上。持续做好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扩面征收,加快县域医疗集团建设,完成县医院北区、中医院能力提升,推进县医院整体迁建,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完成县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逐步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摸排监测,加强职业病防治,完成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大力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建设,加快第五中学、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项目推进,谋划实施第五中学(二期)、祖冲之中学改造、实验中学扩建等项目,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硬件水平。积极推进赴北京八中开展对接交流,依托北京八中优质资源,加快本地教育融合发展。加快职教中心迁建,推动特殊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0场(次)以上,推进健身设施全覆盖。充分发挥轮滑馆、滑冰馆、滑雪场等各类冰雪场馆作用,持续推动冰雪运动扩面提质。谋划实施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体育惠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全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确保信访安全稳定。严防非法宗教活动,抓好反恐怖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化平安涞水建设。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打非治违”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持之以恒抓好防汛抗旱、抗震救灾、防灾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确保平稳转段。统筹做好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决做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舆论引导,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